《圆融的智慧:做个会说话的聪明人》 巧妙圆场式的语言艺术 免费试读
人生难免遭遇尴尬,可能是你失言,也可能是他说漏
嘴:也可能是你做错事,也可能是他说错话;甚至因为机
缘巧合,好事也变成了坏事。可是说出去的话,如同覆水
难收,如何弥补呢?答案是用语言艺术圆场,规避或者解
除尴尬。
当然,要想成功地打圆场,必须针对实际情况,用不
同的语言灵活对待。或用幽默的话语转移话题,制造轻
松气氛:或指出和强调尴尬事件有其合理性;也可以善
意曲解对方话里的意思,而做出双方都能接受的解释;
还可以肯定双方看法的合理性,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解
决方法。
“睁眼说瞎话”,轻松化解尴尬
每个人都有不想让别人知道的隐私,如果你贸然跑去撞
破了,彼此都会尴尬。想要解除尴尬,最好的方式就是假装自
己根本没发现,没注意到这是对方的隐私,才能让对方安下心
来,化尴尬于无形。要达到这个效果,就只能睁眼说瞎话,把看
到的事实,用语言掩盖过去,这样就能打消对方的顾虑,尴尬
也就迎刃而解。最经典的事例就是那个关于酒店服务员的招
聘问题:
面试官问三个男性应聘者同一个问题:“你正要去打扫房
间,打开房门的时候发现一位女士正在换衣服,你怎么办?”
第一个人回答说:“我会说对不起,我什么都没看到。”
第二个人回答说:“我会说对不起,小姐。”
第三个人回答说:“我会说对不起,先生。”
最后第三个人被录用了。
面对尴尬,如果刻意地去道歉、去解释,那么只会越描越
黑,让对方越来越恼怒或者羞愧。只有假装若无其事,用轻描
淡写的语言去虚构一个事实,才能给对方最安心的感觉——
自己的隐私根本就没有泄露嘛。
失言时刻,用白色谎言巧妙转折
每个人都有失言的时候,可能不小心就说出了不该说的
话,伤了别人的自尊心。这时候你需要的是用一些语言来挽回
局面。为了使失言能够及时得以补救,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和
心境,最要紧的是掌握必要的补救方法。比如,你本来好心好
意收拾了家里穿不上的衣服,送给经济条件不好的亲戚,本来
是皆大欢喜的一件事情,可是你不小心说出了事实:“这些衣
服我都不喜欢,放在柜子里也是占地方。”那可就是直接不给
人家面子——我不喜欢的不要的衣服就给你,你就是捡垃圾
的角色。
既然察觉到自己失言,那么你有两种选择:
一种是将对方捧得高高的接着说:“眼看就放不下了,我
都愁死了,这么好的东西。幸好你肯帮忙拿去,真是谢谢了。”
倒转施恩与受惠的双方,给对方一个心理平衡。
另一种就是将自己压得低低的接着说:“其实也说不上不
喜欢,就是我身材差,穿衣服不好看。不像你人高,穿什么样的
衣服都显精神。”如此一说,也就掩饰了真相,反倒将对方夸了
一下,对方的自尊心也就得到了满足。
借题发挥,弥补失言
人在江湖,身不由己。我们都明白有时候不得不说的苦
衷,可是没有人是全知全能的上帝,并不能每时每刻都保持敏
锐的状态去观察对方是不是在说谎,很可能在大脑尚未反应
过来的时候就揭穿了对方的谎言:“啊,我怎么不知道啊”、“不
是吧,还会有这种事情发生”、“我怎么听说不是这样的呢”,场
面一下子陷入尴尬之中。
话出口你才反应过来自己不该揭穿对方的苦心谎言,怎
么办呢?你能做的就是“颠倒黑白”,将自己塑造成说谎的一
方。例如,聚会上,有人间起朋友为什么上周不去参加他们的
派对,朋友解释说自己在公司加班。你埋首于蛋糕之中没有听
到前因后果,只听到“加班”两个字,模糊不清地接了一句话:
“你上周末不是约了和我一起逛街吗?”
场面尴尬了,大家都明白了朋友只是不想去参加那个派
对,宁可和你一起逛街,友情的高下立见,派对主人和朋友都
觉得脸一阵红一阵白。这时候你终于从蛋糕中清醒过来,若无
其事地说:“原来是加班啊,难怪一早打个电话来说节目取消,
害得我一个人逛街好无聊,要请我吃饭哦。”
这下大家才知道你也是朋友加班的受害者,朋友并没有
将人分成三六九等来安排时间,仅仅是因为工作推掉了所有
的约会。你说得越无奈、越气愤,大家越相信这是真的,派对主
人和朋友的面子也就得到保全。
通常情况下,错话一旦出口,在简单的致歉之后,就要
立即用语言转移话题,有意借着错处加以发挥,以幽默风
趣、机智灵活的话语改变场上的气氛,使听者随之进入新的
情境中去。
巧借语言艺术,给对方一个台阶下
有些人之所以在交际活动中陷入窘境,常常是因为他们
在特定的场合做出了不合时宜或不合情理的事情,于是就造
成了局面的难堪。在这种情形下,最行之有效的打圆场的方
法,莫过于用合适的语言转换角度或借口,以合情合理的解释
来证明对方有悖常理的举动在此情此景中是正当的、无可厚
非的和合理的,这样一来,对方的尴尬解除了,正常的人际关
系也能得以继续。
林可约了客户下午四点开会,这是他第一次代表公司和
客户谈判,心里颇有些激动,于是两点多就赶了过去。可是正
等电梯,发现电梯门打开走出了客户和竞争对手公司的业务
代表,三人都互相认识,客户感到有些尴尬。
林可知道自己可以随口说出客户也在和自己联系的事
实,给竞争对手增添一份压力。可是那样的话会得罪客户,自
己的生意也就不好做了。林可于是向着两人点点头,白色谎言
就开始了:“老张、王总,这么巧啊。我要去17层办点事情,有
空儿咱们再聊。”然后大步走进电梯,按下了17层的按钮。
17层自然没有人在等他,可是这么一做,客户就避免了被
揭穿同时和两家谈生意的尴尬,心里领了林可一份情,这对于
生意帮助可是不小的。
乐意用圆场式的语言给人台阶下,不单单是个技术问题,
还表现了一个人容人的大度。如果见别人落入尴尬便幸灾乐
祸,就不可能成为一个圆场高手。当然,没有圆场的机智,也会
让人力不从心。由此正印证前面所说的话:“语言艺术更多的
时候是智慧的彰显。”
幽他一默,摆脱困境
出于虚荣或者其他原因,有时候我们会故意吹嘘某些事
情来达到自己的目的。不过一个不小心,牛皮就有被吹爆的可
能,在众人面前下不来台。
赵龙因为工作业绩突出被评为明星职员,年底被公司送
去“新马泰”游玩了一圈。这么有面子的事情,赵龙心里自然是
得意的,免不了在同学聚会的时候拿出来吹嘘吹嘘。
大家羡慕的眼光和女同学口中的惊呼成了赵龙情绪的催
化剂,于是为“新马泰”之行添了不少虚构的东西,以期变得更
加精彩引人。可是就在赵龙吹嘘自己住了五星级饭店如何如
何的时候,有人指出赵龙住的那个地区最好的饭店只有四星
级,大家疑惑的眼光一下射向了赵龙。
赵龙不慌不忙,摆摆手:“你不知道,是才修的,泰国公主
的私人会所。”然后他接着讲了自己入住之后遇上一位美貌高
贵的女士,两人暧昧地挽臂同游,自己在离开的时候看见酒店
的海报才知道自己这几天的女伴竟然是公主。
这下谁都听出来赵龙是在编故事了。赵龙哈哈一笑说:
“当然是编故事,不然光说逛景点、买纪念品有什么意思!”
一个明显夸张的更大的大话盖住了之前的小谎,吹破牛
皮变成了给聚会添色的故事,大家还觉得赵龙根本不虚荣,而
是个幽默的家伙呢。
将错就错,点石成金
刘英是个漂亮姑娘,身边从来就不乏追求者,所以,难免
有些心花怒放。最近她觉得同事张强在暗恋自己,对自己特别
好,心里寻思着怎么拒绝他而又不至于伤了对方。可是当她约
了张强出来吃晚餐说个清楚的时候,张强却瞪大眼睛问:“你
什么意思?什么,你一直把我当朋友?你是不是以为我喜欢你?
绝对没有的事!”
刘英差点闹了个大红脸,暗自责怪自己实在是自我感觉
良好,将同事之间的关心误认为是爱慕。但是,要就这么承认
了,那不是很没面子?于是刘英用更认真更深情的表情望着张
强说:“正因为我觉得你是个好朋友,所以希望这份友情一直
可以持续下去,不要因为任何事情而发生改变。对我们的关系
我从来没有特别的想法,因为我觉得这样会伤害我们的友情,
不知道你是不是也这样想?”
不顾张强说话,刘英又自顾自地念了一大段对白,然后问
张强效果怎么样,是不是很真挚不会伤人,因为自己不久要拒
绝一个性格和张强差不多的人,所以一时兴起想实验一下。于
是两人的话题一下子转到这话的效果上去,张强热心地分析
着,根本没想到最开始刘英想要拒绝的那个人是自己。
人难免有做错事、说错话的时候,“将错就错”不失为一
个好办法。这种方法就是在错话出口之后,能巧妙地将错话
续接下去,最后达到被动变主动,将错话变成妙语的效果,
起到“点石成金”之妙。其高妙之处在于,用语言艺术不动声
色地改变说话的情境,使听者不由自主地转移原先的思路,
不自觉地顺着自己的思维而思维,随着自己的话语而调动
情感。
审时度势,让各方都满意
郭丽宏参加一次老同学聚会,大家见面分外亲热,聊得十
分高兴。这时,一位男士对一位女士信口开河地说:“你当初可是主动追求我的,现在还想我吗?”
按理说,在老同学重逢的气氛中,这些话虽然有些不妥,
但也无伤大雅。但这位女士由于某种原因心情不好,竟然脸色
一变,气呼呼地说:“你神经病,谁会追求你这种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的人。”她的声音很大,在场的人惊讶地看着她,都觉得很尴尬,场面一下子冷了下来。
这时,郭丽宏站了起来,笑着说:“我们小妹的脾气还没变啊,她喜欢谁,就说谁是神经病,说得越厉害越让人受不了,就表明她越喜欢。小妹我说得对吧?”
郭丽宏一番圆场的语言,让大家都想起了大学时的美
好生活,不由得七嘴八舌,互相开起玩笑来,一场风波也就
平息了。
能否圆场,实际上考验的就是一个人审时度势、随机应变
的能力。事情都有两面性,这就是中国语言的魅力,好与坏是
可以相互转化的,这就为应变提供了理论依据。
做到审时度势,准确把握双方的心理,才能运用说话技巧,
借助恰到好处的语言及时出面打圆场,化解尴尬,维护交际活
动的正常进行。